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广角 >
行业广角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不断增强六种能力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7-03-20 17:06:00阅读: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阵地,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做好新常态下的新闻出版广电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围绕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引导能力、创新能力、传播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不断增强政治定力

新闻出版广电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必须围绕“两个巩固”根本任务和“48字”职责使命,把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网、办出版,落实到推进新闻出版广电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贯穿体现到新闻舆论、阵地管理、图书出版、精品创作、事业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市场管理、管党治党、队伍建设等各环节,确保新闻出版广电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不断增强引导能力

正确导向是新闻出版广电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始终把正确导向放在第一位置,不断增强引导能力,一要始终坚持唱响主旋律,做强做大正能量,营造主流舆论强势。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必须对党绝对忠诚。始终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把牢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要着力在有效引导上下功夫,紧跟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解决时代问题,多用铁的事实、硬的道理、新的概念、巧的角度、好的时机、乐见的形式,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要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统一。舆论监督要在保证新闻事件微观真实基础上,追求社会全貌宏观真实。要把握好时度效,牵引舆论,让该热的热起来,激发团结奋进的信心和力量;让该冷的冷下去,以精准引导增进社会共识。二要始终坚持落细落小落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闻报道、出版产品、版面栏目、影视动漫、视频音频、版权标的等各类产品作品,都要努力融入贯穿结合核心价值观,以弘扬和引领核心价值观为使命、为责任、为要务。不断用生动的故事、鲜活的形象、新颖的形式、走心的道理,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潜移默化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力。三要始终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切实做到导向管理全覆盖。党管媒体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既管党媒,也管其他媒体。所有从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机构、企业、集团、协会、工作室、自由职业者,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业态;不论是编辑制作,还是发行传播,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按照党的要求开展工作,都必须把传播正能量,既作为“公转”行为,又作为“自转”行为,不断壮大正面声音,最大限度激发各类空间的正能量。各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管理部门要履职尽责,勇于担当,敢于亮剑,杜绝“法外之地”和“舆论飞地”,确保导向管控不留死角全覆盖。网上网下、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形成同心圆、一个舆论场。

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世间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现在我们工作的物质基础、外部环境、社会条件、技术手段、工作对象都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必须始终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努力增强创新能力。一要积极推动理念创新。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科学统筹方法,统筹好宣传和服务,统筹好数量和质量,统筹好改革与稳定,统筹好事业和产业,统筹好建设和管理,统筹好网上和网下,统筹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二要积极推动内容创新。“内容为王”什么时候都不过时。要顺应时代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变化特点,弘扬原创精神,推进集成创新,不断创新内容、题材、形式、方法、手段,善于用理论创新成果引领社会发展,善于从改革发展一线捕捉工作素材,善于从日常生产生活汲取积淀文明的养分,丰富内容类型和表现手法,既要集中资源和力量,努力推出厚重的大部头作品、节目、产品,也要源源不断推出“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作品、节目、产品,使内容创作生产有生气、接地气。三要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当前互联网已成必需的基础公共资源。要更加深度地融入“互联网+”,主动适应“微时代”的新特点,善于运用全媒介、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切实做到服务对象在哪里,工作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着力点和落脚点就放在哪里。

不断增强传播能力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竞争力。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时不我待,必须抓紧抓好。一要把握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加快推进传媒融合发展。媒体融合是一场重大的技术变革,更是一次深刻的理念革命。要坚持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两手抓、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和新兴媒体主流化改造两加强,加快从相“加”迈向相“融”,从“多体”向“一体”转变,着力打通书、报、台、刊、网、端等各类传播平台,打造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融媒体”运行平台,推进制作流程一体化和资源共享便捷化,努力实现内容产品融媒化;推进内容的碎片化集成、亮点化索取、最优化组合,努力实现传播分发融媒化。二要深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优化行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结构,解决图书库存量大、报刊电视内容节目同质化、频道频率重复建设、精品力作不多等问题,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推进更高层次的创意研发、内容制作、印刷设计、播出发行、终端服务以及衍生产品开发应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引导新供给,形成新动力、新消费、新业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三要促进资源整合、业务聚合,提升行业实力、竞争力。实力、竞争力决定传播力。要通过不断增强行业实力、竞争力,提升传播能力。要以创新融合的理念、发展共赢的思路,改变传统运营模式,冲破固有利益藩篱,打破层级和区域限制。鼓励支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传媒集团。顺应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着力打造产业集群,推进数字出版、影视产业、印刷包装、版权交易等基地(园区)建设,促进优质资源聚集、人才聚集、科技聚集,努力打造产业发展的高地。

不断增强依法管理能力

管得住是硬道理。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真正把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落实下去,做到既管得住,又管得好。一是牢固树立依法管理意识。在党和国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宏大背景下,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根据行业发展的新变化、出现的新问题,适时推动调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要结合行业法律法规的实施,有计划有目标地举办培训班、开展知识讲座,组织交流研讨,教育引导广大新闻出版广电工作者依法管理、依法履职。要抓好法规的落实,充分运用好法规武器,解决行业管理工作的“短板”。要自觉用好法规,解决不敢管、不想管、不善管、管不住的问题。二是突出网上这个重中之重。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移动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管理的挑战和压力在网上,最容易出问题的也是在网上。网络已成为宣传主阵地、管理的主战场,而且主战场正快速向手机移动终端等迁移。在管理上,一方面,必须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一个标准、一个要求、一条底线;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加快建立现代化监测监管平台,为管理装上“千里眼”“顺风耳”。形成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网络空间清朗。三是紧盯市场这个关键环节。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治理相结合,坚持专职专责与协同配合相结合,坚持分门别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手段、行政监管、媒体监督、社会监管、行业自律等多种手段,净化美化市场环境,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

不断增强服务能力

一要着力在办人民满意的新闻出版广电上下功夫。创作生产、出版发行、传输播放的精神食粮要以群众需求为工作第一信号,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工作最高标准,切实解决好宣传出版自说自话、自弹自唱,与群众需求不对路、“两张皮”的问题。回应群众呼声、满足群众需求,努力推出更多传播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和节目。要扑下身子走基层,深入调研,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好工作中群众意见大、反映强烈的问题,如图书节目质量不高、虚假广告、假新闻、新闻敲诈、“黑广播”、有线电视服务不到位、教辅违规发行等。规范行业行为,净化市场环境,树立行业优良形象。二要着力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水平上下功夫。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将为人民服务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农家书屋、公益电影、全民阅读等惠民工程要以标准化、均等化为抓手,以农村、社区、工地、学校等为重点,以为民、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服务网络,创新运行方式,提供更多符合群众口味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途径。广播电视要加快实现混合覆盖、技术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用好广播、用好电视的多元需求。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探索实践多元化、社会化公共文化供给新模式,加快实现文化小康目标。三要着力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围绕“放管服”,转变职能,注重抓导向、抓规划、抓法治、抓管理、抓服务,营造最优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机制,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发挥政策和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激发市场发展活力,形成可持续、更精准、更公平的事业产业发展服务管理保障机制。

(作者系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党办)

版权所有:河南省新闻出版学校 豫ICP备20008149号-1

联系方式:0371-6358-7917

地址:郑州市惠济区清华园路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