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教育在线 >
教育在线

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值得借鉴 中国试水德式职教

来源:新华社作者:党办选编发布时间:2015-07-30 09:53:00阅读:
5月10日,在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上,北京一家奔驰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的技术总监(左二)作为企业考官,考察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学生的发动机抖动故障检测技能。新华邹蓝 辛华

近段时间,和剧烈波动的股市一样,媒体拉高声调强化的一个新概念是德国工业4.0,以及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

德国工业4.0催动着中国转型加速,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要用十年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实现有质量的制造业立国。而这一目标,离不开一支强大的、训练有素的技工队伍的保障,离不开职业技术教育的支撑。

6月2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之后12天,张德江委员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此前,张德江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在今年上半年先后到8个省(区、市),对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还委托23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对本省(区、市)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有报道披露,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法施行19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就此开展执法检查。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一次带队进行执法检查。

总书记在涉及扶贫攻坚的考察活动中,考察贵州的职业技术学校;委员长第一次带队执法检查,就是检查职业教育法施行19年来的情况。如此不谋而合表明,中国到了要靠软的投入、提升国力的关键时刻。

张德江说,从执法检查情况来看,职业教育仍然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职业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多方面需求,职业教育经费稳步增长机制不够健全,教师队伍还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企业办学的作用未能充分有效发挥,职业技能培训难以满足需求。

中国制造业要升级,离不开职业教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重要批示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

一个“战略之举”的实施,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是职业教育与实际需求不匹配。这与德国和日本有一支优质技工队伍存在较大的差别,需要迎头赶上。

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400余万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报道说,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每年有近千万学生从职业院校毕业走向社会。然而,企业却依然难以招到理想的技术工人,特别是那些技术过硬的高级技工。难怪有老总抱怨,媒体也不时议论,“30万年薪难招一名高级技术工人”、“研究生易找、好钳工难求”。

中高级技工的“年薪在15到20万左右吧。中高级技术工人比较难招,真正有技术含量的人要求也比较高,一般小企业他们也不会去。”浙江宁波一家小家电企业的经理卢先生如是说。他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紧缺感受深刻。他说,在制造业发达的江浙一带,面临中高级技工“招工难”的中小企业不在少数。而人社部一项统计也显示,我国仅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就达400余万人。

中国职教出现不匹配问题,一出在体制。张德江委员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指出:“一些现行政策和制度不利于我国职业教育与实际需求的对接,人才培养难以落地。有些地方不按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人口数量的变化来布局职业教育,依然是按行政区划来设置和管理,造成职业教育脱离实际,效益不高。”

其二是教育不能面向市场办学。张德江委员长在报告中有针对性地强调,职业教育要努力做到“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要面向市场和社会需要办学,“建立符合市场和社会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院校和专业课程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办出特色,打造品牌,重在实效,不要盲目追求规模和等级,完善职业教育进入和退出机制。”

德国推行双轨制职业教育

德国产品质量精良,靠的是严格的管理和优秀的技术工人。中国职业教育要改善要优化,需要多借鉴学习德国的经验。

当年英国引领的工业革命,传到欧洲大陆,法国、意大利、德国、比利时等各国,工业起步并且发达起来,西欧北欧以及南欧部分国家逐步形成了发达国家群。而在北美,美国工业化发展迅猛,在19世纪末期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并在近20年的外包浪潮后开始了再工业化。

欧洲方面,时光荏苒,英国和欧洲的工业雄风不再。只有一个例外,德国。

为什么在发达国家的劳工和企业全面成本居高不下,欧洲列国制造业都陷入不景气的背景下,德国依然能维持工业的强大竞争力?

秘诀之一,就是其优秀的技术工人队伍以及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工业管理制度。立法限制房价和房租不合理上涨也是一个因素,这里不多说。

德国技工的养成,主要依赖于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双轨制”职业教育。这给德国的制造业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培养了大量技术型、应用性人才。

战后德国的经济腾飞有赖于此。20世纪最后30年至今,德国工业发展也有赖于此。近期,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展示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德国样板,还是有赖于职业教育的基础。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对于工业的贡献,举世公认。

德国法律规定,“凡初中毕业不再升学的学生,就业前必须接受二年半至三年的双轨制职业培训。”而企业不得接收未经培训的员工,未经培训的员工不能上岗。

所谓双轨制职业培训,其核心内容,是国家和企业共同负担职业培训。

政府把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规定了职业学校的一切经费由各州政府负担。企业把对职业教育的投资,看成是对企业中长远的投资,认为企业在竞争中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有大量在生产一线训练有素的员工。基于这点,各企业都乐于投资职业教育,负担学生在工厂培训期间的一切费用。

供需双方紧密结合。每年,联邦教科部和各州文教部要发布学校毕业生统计数和下年度预测数;联邦劳动总局及各州分局,要发布各工厂企业招收徒工的统计数和下年度的预测数;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则负责对学生的毕业和企业招工进行调查研究。需要接受双轨制培训的学生,早在毕业前就向各有关部门及企业咨询。咨询过程既指导学生选择企业,又帮助企业选择学生。

学习和实习方面的具体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接受双轨制教育的学生,40%的时间用在理论学习,60%用在实操训练。他们是双重身份,既是工厂的徒工,也是公立职业学校的学生。学生每周在工厂培训三天半至四天,在学校学习一天至一天半。工厂企业着重对徒工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职业学校着重教授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工厂企业设有教室,职业学校也设有演示车间、实训车间。双轨制职业教育十分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保证了企业获得合格的员工。

德国职业教育双轨制向高校延伸

1970年代初期,德国通过高中毕业考试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企业担心这些学生将来都想要进入大学学习,造成企业培训的专业人才短缺。于是一些企业提出将职业教育与高校学习的内容相结合,使其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更具吸引力。现在,双轨制大学在德国发展迅速,学生人数与参与的学校和企业数量都大幅提高。

德国的双轨制大学,学制通常为3年。在这3年里,学生需要兼顾理论和实际工作的学习。学生们每3个月就要进行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实际工作的转换。这期间他们需要完成多篇论文,学校会定期安排口试和笔试。学生们要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寻找论文的题目。而在企业的时间段里,学生则要独立承担工作任务,参与企业新业务的研发。企业按照行业工资标准发放工资,在职业教育阶段,工资每年都会增长。

在高等院校接受双轨制教育的学生毕业后,也拥有学士学位,他们的工资和大学毕业生几乎没有区别,未来也都可能向管理层发展。

职业教育与时俱进,德国制造业企业获得了更多的高质量技工和技师和基层管理人员。

职教完善的国家年轻人失业率低

青年人群的高失业率,一直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顽症。德国和奥地利年轻人失业率低于8%,而西班牙为56%,意大利为38%。发达国家平均也在15%以上。仅中国的香港地区,青年失业率低于10%。

而在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少数几个德语系发达国家,青年就业率很高,其基础原因就是双轨制职业技术教育。在以企业实践实习为主、学校理论学习为辅的“双轨制”教育下,学生毕业就是合格的技工,能立即为企业所用。年轻人得到工作,企业得到合格的雇员,劳动力市场进入良性循环。因此,实行“双轨制”而职业教育比较完善的国家,年轻人失业

版权所有:河南省新闻出版学校 豫ICP备20008149号-1

联系方式:0371-6358-7917

地址:郑州市惠济区清华园路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