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尽快地从“学校人”转变为“社会人”,尽快地融入到工作中。如何面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呢?笔者认为毕业生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利用企业的培训教育,尽快地适应工作环境。一般来说,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都要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专业培训。在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离市场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学校加工出来的人才对用人单位来说只是“半成品”,还需用人单位进行“第二次加工”。毕业生应该利用用人单位培训教育的机会,尽快熟悉规章制度、用人理念、组织文化、技术特点等,以便更好地融入企业团队中。
其次,规划职业生涯,调整学习态度。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职业发展道路的设计。目前,高校虽然大多设置了就业指导部门,但由于软件和硬件落后,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设计指导还是凤毛麟角。因此,毕业生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来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哈佛大学的一项追踪研究表明,没有明确目标的职业生涯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实际上只有4%的人能获得成功,而他们都在于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早早地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并坚持到底。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毕业生应把用人单位发展的长远目标和自己的职业理想结合起来。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壮大自己,而毕业生选择到用人单位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避免两种目标撞车,毕业生必须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到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中,才会使职业之旅充满前进的动力。接下来,毕业生应考虑自己为实现“终极”的职业理想需要接受哪些培训、补充哪些知识、发展什么样的能力等,这样即使第一份工作不太满意,也不要抱怨用人单位大才小用、埋没人才,而应看成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忠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动手能力的考验。惟有如此,毕业生才能以一个平常人而非天之骄子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向实践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让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不轻言跳槽。随遇而安的心态是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初始阶段必不可少的。作为一无工作经验、二无工作技能的毕业生,要想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必须踏踏实实地工作。高校扩招使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成了买方市场,于是有的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并不在乎毕业生的离职跳槽。其实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忠诚心、敬业精神、责任感是非常重视的。一家台资企业招聘时曾问过这样的问题:“贵校的往届毕业中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到单位工作不到一年就跳槽的?我们不希望发生这种现象,希望毕业生经过培训后能忠诚踏实地为我们服务。”企业对毕业生的培训教育是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生涯出发,以长期使用为目的的,如果毕业生目光短浅、眼高手低,稍不如意就一走了之,受损失的不仅是用人单位,更是毕业生本人。一个在职场上养成“飘”的习惯,形成“飘”的心理的年轻人,是难有大的作为的。
上一篇:协议书签订若干问题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