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浙江杭州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发布的2011年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显示,2010年,中国动漫产业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85部、220530分钟,是2005年的5.16倍;生产动画影片16部,票房收入再创新高;优秀漫画刊物月发行量达上百万册。短短7年间,中国动漫产量跃升了50倍,超过美、日、韩等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动漫生产大国。
不过,蓝皮书也指出,当前中国动画产业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要想跻身世界动画强国行列仍然任重道远。
业内人士认为,2010年,中国动漫产业保持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国产动漫数量大幅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一批优秀动漫企业和品牌崭露头角,投资主体呈现日益多元化、社会化倾向,原创动漫精品不断涌现,动漫的产业化发展初现端倪。
据了解,2006年至2010年,广电总局推荐播出优秀电视动画片248部、11817集、151063分钟,约占其间总产量的21%。中国动画制作机构大量增加,取得《国产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的动画制作机构从2005年的35家增长到2010年的200家,5年时间增长了近5倍。
国产动画生产和交易数量大幅增长,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各级电视频道的节目源,也带动了图书、音像、舞台剧、网络动漫,以及动漫衍生产品领域的众多行业的发展。中国动漫产业核心产品直接产值从“十五”末不足20亿元,到2009年已经达到64.3亿元,预计2010年突破80亿元。
“中国动漫产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的。”业内人士认为,2004年,中国政府颁发了《关于发展中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首次以行政手段加大发展动漫产业的力度;2008年,中央财政投入700万元扶持资金,扶持中国原创动漫作品创作。随着扶持资金增加至近1400万元,中国已有百余个本土漫画、动漫演出、网络动漫、手机动漫项目得到了扶持。国家对动漫的扶持催生了众多雨后春笋般的动漫企业,一时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动漫产业大而不强面临诸多发展瓶颈
作为中国动画业的领军人物,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坦陈:相比美国动漫产业2000多亿美元的产值、日本动漫产品占据世界动漫市场65%的份额,产量上的可观数字并不值得中国动漫人“沾沾自喜”。
迪士尼公司三维制作总监凯文?盖格曾凭借自己在迪士尼12年的动画工作经验说,在中国,常常听到有关部门强调中国现在拥有动漫生产机构多少家,动画片的产量达到了多少分钟。在迪士尼、皮克斯,从来没人问制作了多少分钟,他们关注的是制作的质量。
尼克动画频道大中华区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简宁慧认为,尽管中国的动漫产量很大,但有相当一部分因播出渠道不畅“胎死腹中”;而国外一些优秀的作品在本土播出后,还出口到很多国家重复播出。“《海绵宝宝》10年仅只制作了100多集,但每集的重播率都在500次以上。”简宁慧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水墨动画作品《神笔马良》、《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一度惊艳世界。”凯文?盖格说,由此可见,世界想看到的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动漫,而不是一味的模仿美国和日本。
动漫蓝皮书同时指出,目前中国动漫产业还存在着盈利模式不清晰、产品版权价值链有待完善的问题。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扬表示,高质量的动漫作品需要与衍生产品等形成的成熟产业链的经营相结合,才能真正创造价值。
“中国动漫产业要想做大做强,首先要打造‘大动漫’的概念。”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动漫处处长宋奇慧认为,动漫产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需要整合从创作到零售终端的每一个产业。在这个产业链条上,既包括出版、服装、玩具等传统产业,也包括动漫设计、游戏研发、运营等创意产业。
但宋奇慧同时指出,在盈利模式上,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可以借鉴美国、可以参考日本,但更要结合中国的文化和国情。
浙江中南卡通董事长吴建荣提出了自己的理性思考,动漫产业不是制造业,其核心是打造文化,不能一蹴而就。一味地讲求大而全,并不是中国动漫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他认为:“只有完善动漫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并在产业链上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环节才是正途。”